涉税会计
财务造假是围绕"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这个动态会计平衡等式进行的,虚增利润表达为: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虚减利润表达为: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为什么我没在所有者权益项目上标示↓↑符号,大家可以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中得到理解。
财务造假的手法大致为:1.无中生有。如虚构收入、虚增资产;1.有中生无。如隐瞒费用,虚减或隐瞒债务;2.寅吃卯粮。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或干脆将费用资本化;3."洗大澡"。即提前确认费用、推迟确认收入,报出巨亏,为以后盈利作准备。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要明白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的数据一般是真实的,因为怨有头,债有主,可通过第三方验证,如果负债要造假只有两条途径,一是搞假的债务重组,调整负债数;二是让负债在表外游荡,比如,有些应该确认的预计负债而不确认,相应的费用就在表外游荡了。而资产方,那真是我的地盘我作主,存在大量的会计判断、会计估计,可以说超过90%以上的财务造假就发生的这里。
从"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这个平衡等式看,利润表造假,必然引发资产负债表造假;资产负债表造假,必然引发利润表造假。因此,现实中,资产负债表也记录费用和收入,利润表也记录资产和负债,只是它们换上了相应的“马甲”,隐藏着、潜伏着……因此,我们分析时,就要有火眼金睛。
这里我们有必要来看看披上“马甲”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可以这么说,不想进利润表的“费用(收入)”就会披上“资产(负债)”的马甲继续呆在或直接进入资产负债表中,披上资产马甲的费用俗称资产的"水分",比如没提够的坏账准备,没折够的旧,没摊够的销以及长期摊销费用,等等。披上负债马甲的收入,就是用来隐匿收入的预收账款等负债类科目。
如果公司造假,它首先要造假主营收入。主营收入造假有两个办法:
第一,凭空捏造一个主营收入,这在以前出现过,比如蓝田股份。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一是对照同类企业,比较生产率;二是查企业的税收,特别是增值税营业税等,看税收是否与主营收入匹配。如果公司主营收入很大,增值税营业税等计算出来的税率很低,那么公司就有可能是凭空捏造主营收入。
第二,虚增主营收入,通过大量增加发货来增加主营收入。货物从制造公司发出后,转移到渠道或终端销售商手中,按照相关财务制度,一旦双方确认无误,当对方答应付款,公司开出增值税发票时,确认主营收入;还有一个情况,当对方还没有答应付款,但认可收到了那么多的货,双方对账金额相等时,也可以确认主营收入。这个符合会计政策。因此凭借这一点,上市公司也能虚增销售收入。比如一家服装公司,为了增大销售收入,在10月份或11月初大量给渠道和经销商发货,到12月31日之前,双方对账无误,那么在年底前,就可以确认虚增的那些销售收入。其实这些服装并没有实现销售,更没有完成回款,它们还在渠道商或终端经销商仓库里或货架上——对了,房地产刚好与此相反,房地产是预售制,那么公司提前的销售收入体现在预收账款上,但好些公司的预收账款还没有进行最后的结算确认。
财务造假其实很简单,多半就是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张报表间倒腾,想将利润做大,就把虚增收入以及将应该计入费用的东西作为资产转入到资产负债表,比如虚增应收账款等应计利润、增加公允价值波动等持有利润,或者直接少计提折旧、摊销和减值等;想将利润做小,就把虚减收入以及将应该计入资产的东西作为费用或将资产提早计入费用而转入到利润表。
那么,现金流量表会不会造假呢?我的观点是:现金流量表的现金净余额一般是不能造假的,因为一是赚钱的事是很难做得来的,二是可以验证,除非耍流氓,强行更改这个数字。但现金流量表的格式由于采用的是经营、投资、融资活动"三分法",这样就为造假留有选择的空间。比如出于美化经营现金流的需要,将实质上属于投资、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纳入经营活动现金流,将某些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移至投资、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项目。
利润是虚的东西,会计上它是由虚账户结转而来的,所以可以造假;现金流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它是可以验证的,要造假就要假账真做,也就是说很难造假。分析利润中到底含有多少钱以及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差距在报表分析中很关键,同理,分析资产中到底值多少钱、负债的真实性以及表外有没有游荡着的负债也是财务分析的很重要的切入点。
Copyright 2015 河南财税网 版权所有 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电话:13683809881 QQ:793069740 邮箱:793069740@qq.com
地址:中国·郑州郑东新区平安大道永和龙子湖中央广场B座10楼 您是第位访客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如侵犯您的版权,可向我们提出,我们会立即删除。
豫公网安备 41010302000001号
备案号:豫ICP备15017908号-1